一纸“全民社保”的法规,再次将聚光灯投向了本已暗流汹涌的代际关系。自2025年9月1日起,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新司法解释将彻底封堵企业与员工之间“自愿放弃社保”的灰色地带。此举表面意在保障劳动者权益,其背后更深层的逻辑,则是应对日益严峻的养老金支付压力。社保,这一现代社会的基础契约,其本质即为一种税收——用当下劳动者的钱,供养上一代退休者。当强制缴费的力度不断加码,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便浮出水面:这本质上是一场以“小登”(年轻人)的未来,为“老登”(中老年人)的现在买单的财富转移。
这并非中国独有的困境,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,吹响着新版本的号角。
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老去。数据显示,全球65岁以上人口比例预计将从2022年的10%上升到2050年的16%。在中国,这一趋势尤为严峻,预计到2035年,其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,养老金体系届时或将耗尽累计结余。官方已承认社保基金正处于“紧平衡”状态,而强制企业为所有员工足额缴纳社保,正是为了“做强做大”这笔养老钱。
目光转向大洋彼岸的美国,其养老体系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。以401(k)计划为代表的个人养老金账户,已深度绑定美国资本市场。为了追逐更高的回报以覆盖未来的养老支出,数以万亿计的养老金源源不断地涌入股市,成为推动美股长期繁荣的重要力量。然而,这也将数千万美国人的晚年幸福,置于一个由超发货币和投机情绪吹起的巨大泡沫之上。一旦泡沫破裂,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。
无论是以行政命令强化征缴,还是以金融工具推高风险资产,各国政府的举措都指向同一个现实:传统的养老金模式已难以为继。这背后,是一个更为深刻的社会结构变迁。
我们正步入一个“后资本主义”时代。其显著特征是,资本的边际回报率持续下降,科技发展的革命性突破趋于平缓。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,社会的主要矛盾已悄然发生转变。传统的基于生产资料占有的阶级矛盾,正逐渐让位于一场更为直接、也更为残酷的“代际战争”。
在这场“战争”中,中老年一代(“老登”)凭借其在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积累的财富和房产,占据了社会资源的绝对优势地位。他们是食利者,是资产持有者。而年轻一代(“小登”)则面临着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:高昂的房价、固化的社会阶级、以及微薄的工资收入。依靠个人奋斗实现资本积累,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而言,已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。
“老登”需要“小登”的劳动和供养来维持其优渥的退休生活和资产价值,而“小登”则发现自己的未来被上一代人提前透支。这种结构性的利益冲突,正使得两个群体之间的隔阂与对立愈演愈烈。这并非简单的代沟问题,而是一场关乎生存空间和未来权利的零和博弈。
代际之间的冲突,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,更蔓延至政治和文化领域。近期在英国生效的《网络安全法》(Online Safety Act),便是一个绝佳的例证。
该法案赋予监管机构巨大的权力,要求社交媒体平台对“有害内容”进行严格审查,并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接触相关信息。表面上,这是为了保护青少年的网络安全。然而,在实际操作中,何为“有害”,其界定权完全掌握在当权者手中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项法案在英国政坛获得了保守党与工党罕见的一致支持。
这背后隐藏的,是年长的统治阶级对于年轻一代组织能力和思想动员能力的恐惧。在社交媒体时代,年轻人能够轻易地跨越地域限制,形成强大的舆论声浪,甚至组织起有效的社会运动。为了防止这股力量“掀桌子”,挑战现有的权力结构和财富分配格局,“老登”们选择了联合阵线,通过立法手段对年轻人的思想进行“合法”的管控。
更有甚者,为了给这项法案的推行铺平道路,舆论机器早已提前开动。前段时间在英国大火的电视剧《混沌少年时》(Riot Class),便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“老登”的障眼法。该剧深刻揭示了网络霸凌、厌女文化等议题,巧妙地将社交媒体描绘成滋生极端思想和性别对立的温床。通过渲染“性别斗争”的威胁,成功地将公众的注意力从真正的核心矛盾上移开,为加强网络管制的法案制造了舆论基础。然而,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当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并非性别矛盾,而是持有资本的“老登”与一无所有的“小登”之间的阶级矛盾。
然而,这种高压管控注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当正常的表达渠道被堵死,年轻人的不满只会以更极端、更隐秘的方式积聚和爆发。
面对这场无声的战争,年轻一代的应对策略正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。极少数“卷王”选择在内卷的赛道上极致拼杀,试图通过超越常人的努力,挤入资产阶级的窄门,实现财务自由。然而,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年轻人而言,“躺平”和“摆烂”则成为了一种理性的选择。这并非消极避世,而是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无声反抗。他们选择降低欲望,最低限度地参与劳动,从父母手中接受代际转移,转而享受时代红利——由较高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所提供的、相对廉价的娱乐和生活资料。
而对于掌握权力的“老登”而言,为了维持社会的基本稳定,避免矛盾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,加大福利支出将成为必然之选。其中,实行“全民基本收入”(Universal Basic Income, UBI)等普惠性福利政策,正从乌托邦式的空想,逐渐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政策选项。通过向全体公民无差别地发放一笔足以满足基本生活的现金,不仅可以缓和年轻人的生存压力,也能在消费不振的后资本主义时代,为经济注入必要的流动性。这并非出于仁慈,而是一种维护现有体系运转下去的必要成本。
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。以强制社保为代表的政策,敲响了代际战争的警钟。这场战争没有硝烟,却关乎每一个人的未来。在资本回报日益稀薄的时代,如何重新划分存量财富,如何弥合代际之间的巨大鸿沟,将是所有现代国家必须面对的终极考验。无论是选择“躺平”的年轻人,还是被迫增加福利支出的掌权者,都在以自己的方式,书写着后资本主义时代的生存法则。这场战争的结局尚不可知,但它无疑将深刻地塑造我们未来的世界。